以专业内容与创新模式服务人群——我在职场的使命与装备
曹耀文 Owen Tsao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非常感恩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生命历程,以及在职场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与定位。我将透过三个阶段,谈谈自己在内容与服务上的探索与实践,也希望这些经验能成为各位在职场与生活中的参考与鼓励。
一、起点:从焦虑到自我价值的重建
年轻时的我并不是一个特别自信的人。高中联考失利后,我进入当时社会眼中较不主流的「华夏工专」(今华夏科技大学),主修电机工程。那是一段充满挫败感与自我怀疑的时期。
转折点出现在五专二年级,我开始接触不同的人与价值观,那种正向力量让我的生命第一次出现了“彩色”。后来,我凭借努力与坚持,顺利插班进入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术与生命层面上,重新建立起自信与价值感。
真正让我体会“专业可以成为服务工具”的,是我进入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担任心理辅导室的志工。在那里,我运用所学去陪伴与支持需要帮助的人,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原来,帮助别人可以带来如此大的喜乐;原来,我也能成为别人的祝福。”
几年后,我申请前往美国攻读社会工作硕士,并顺利进入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的社会工作研究所(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GWB School of Social Work),这是一所全美排名前段的学府。虽然英文能力有限,课堂学习充满挑战,但我始终坚信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呼召与使命。
二、第一份职业:从专业出发,建立组织价值
完成硕士学位后,我回到台湾,进入跨国医药与生命科学企业——台湾拜耳(Bayer Taiwan)的人力资源部门,担任职能发展与绩效管理相关职务。
在拜耳,我主要负责高阶主管的领导力与管理能力发展(Competency-Based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并导入制度化的绩效管理系统(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将领导与管理的标准量化,并与企业战略连结。这让我清楚认识到:专业能力不仅能塑造个人价值,也能创造组织价值。
三、转折与扩展:走向顾问与跨国企业合作
随着对个人成长的渴望,我不断思考职业生涯的方向,逐渐希望能走向“企业讲师与组织顾问”。那是一个缺乏导师与职涯教练的阶段,我经常自我对话,思索“人生到底该怎么走”。
就在这样的探索中,我逐渐走上企业顾问的道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以非理工背景,进入了国际知名的埃森哲(Accenture),参与企业转型与组织变革的顾问案。随后,又加入PwC(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顾问,甚至参与协助台湾最大半导体公司制作企业价值报告与价值沟通发展架构。
这些职涯转折让我体会到:人生的真正力量,不单在于努力与拼搏,更在于能否走进一个比自己想象更宽广的舞台,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贡献。
结语:专业与使命的结合
回望过去,我深深感受到:当一个人愿意把专业与热情结合起来,并且把“服务他人”当作使命时,人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我的职涯不只是“升迁”与“绩效”的堆叠,而是逐渐学会如何把专业当作一种祝福,透过制度、顾问与培训,帮助更多组织与个人活出他们的潜力。这,就是我在职场中不断前行的动力。

二、装备的过程:从专业内容创建到价值影响
进入职涯的后半段,在多年外商顾问公司的训练与市场的磨练之后,我开始思考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否存在一种生命形态,既能活出我的特质,又能在职场与社会发挥长远影响?
这样的思考,来自我在志愿服务与国际交流的经历,也受到了「生命影响生命」理念的启发。这个理念提醒我:影响力不必是惊天动地,而是能在日常的专业与关系里,让一个人去启发另一个人,并持续产生正向循环。
我在新加坡神学院研修基督教研究的同时,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 APEX 商学院进修高阶管理课程。这两条看似不同的路径,其实在我心中逐渐交织:专业与价值观是可以结合的,职场本身就能成为影响人群的舞台。
真正推动我跨出第一步的,是 2019 年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我刚到越南不久,两位我非常敬重的台湾企业家先后在胡志明市辞世。这件事让我深受震撼,也促使我反思:我们在海外努力工作、追逐业绩与成就,但如果没有更深层的意义,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尤其是许多在外打拼的华人心中,常常带着一种不安与焦虑。
于是,我开始尝试透过一个线上学习与交流平台 「企业赢家」,透过 Webinar、Podcast、社群专栏与内容写作,为越南与东南亚的华人企业家和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内容:税务、法规、风险管理、并购、策略发展等。这些议题看似专业而冰冷,但我希望能加入更多「人」的角度,带来信任与安心。
没想到,反响远超出我的预期。有一位在越南设厂的台湾财务长对我说:
「Owen,你的内容让我更安心,不只是专业,还多了一份温度。」
就这样,「企业赢家」逐渐成为一个陪伴平台,至今已经走过五年。它的使命,是陪伴在东南亚奋斗的企业家与专业人员,不仅能面对经营风险,也能建立「安心好生活」与「价值被放大」的人生历程。
我们提供的服务包括:
• 中文税务与法规讲座
• 一对一 E-sharing 线上交流
• 行业对接与投资并购媒合
• 跨文化教练与团队领导训练
这个平台之所以特别,在于它不仅聚焦于专业,更希望整合「信任、专业与价值观」,成为东南亚华人圈少数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学习社群。
回头看,我很清楚:这一切并非因为我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我愿意把有限的专业与经历,转化成对别人的帮助。这份历程也让我更加笃定,职场不只是谋生的地方,它更是一个可以发光、可以传递价值的舞台。
⸻

三、進入跨教會年輕人服事:在創新與真誠中學習順服
第三階段,是神帶我進一步走入「非工作角色」中的跨教會年輕人服事旅程,也是在越南實踐「職場即宣教場」的具體展現。
自2023年起,我持續在越南工作與生活,也開始觀察到當地年輕世代所面對的共同困難。特別是在選擇未來方向、升學科系、進入職場的過程中,他們顯得迷惘、缺乏引導,也缺乏資源。有些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也有人不知道在這快速變動的越南經濟中,哪些產業正在崛起,該怎麼規劃人生。
於是,我受教會的團契邀請,開始舉辦以中越雙語進行的【經營人生生涯系列工作坊】,幫助越南年輕人釐清目標、認識行業、建立未來藍圖。這個工作坊有三大目標:
1. 協助年輕人認識自我、找到資源來規劃人生;
2. 讓他們認識就業準備程序,理解越南經濟環境、熱門產業與企業營運流程;
3. 幫助他們學會設定目標、改變自己,進而與他人建立連結與影響力。
內容包含:人生階段的重要抉擇思考、(例如: 對電子與零售業的產業鏈認識)、企業運作模式解析、小組互動與關懷練習等。形式以2小時分組討論、故事分享與學習交流為主,參與者多為青年團契與應屆畢業生。
我自己也在過程中學習到:若沒有認真傾聽與文化理解,我無法真正「觸及」他們內心的痛點。
感謝神,神對我服事的帶領:
• 用內容行善:不是傳講空泛的口號,而是幫助年輕人看見更真實、有價值的方向;
• 用創新服事:我嘗試導入OGSM目標管理工具,幫助青年與團隊設立可以落地的生涯與信仰目標;
• 用誠實待人:每一次的工作坊與顧問諮詢,我都視為一次服事,學習誠懇地建議與陪伴。
神也透過張力教導我:如何在家庭與服事之間找平衡、如何在多變市場裡堅守信仰。這些不容易,但讓我更加依靠主。

結論:
創世紀12:1-9記錄了神對亞伯蘭的呼召:「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這是神揀選亞伯蘭、設立應許之約的開端。
但緊接著在第10節,一場饑荒使亞伯蘭下到埃及,他擔心埃及人會因為他的妻子撒萊的美貌而殺害自己,於是說謊稱撒萊是他的妹妹(其實是同父異母),讓撒萊被法老帶進宮中。這個行動看似出於生存本能,但其實違背了誠實與對神應許的信心。
【神如何藉不完全的器皿成就祂的工作】
我在準備材料時跟弟兄會查經創世紀12:10-20 成為我的結論
一、人會失敗、妥協,甚至出於恐懼說謊
亞伯蘭這位「信心之父」,剛剛才因信踏上應許之路,下一刻卻因恐懼而欺騙、逃避。他沒有禱告尋求神的引導,也沒有倚靠神的保護,而是選擇人為的解法。這提醒我們:即使是蒙召的人,也會在壓力下作出錯誤的選擇。
二、神的恩典遮蓋人的錯誤,介入局勢防止更大災難
雖然亞伯蘭作了錯誤的決定,神卻並未放棄他。當撒萊被帶入法老宮中,神降大災給法老一家(v.17),阻止了撒萊被玷污的可能,保守了亞伯蘭的婚姻與神的救恩血脈。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神的恩典遠大過人的失敗,祂會親自介入、阻止罪的後果完全展開。
三、即使在軟弱中,神仍成就祂的計畫
亞伯蘭雖然出於懼怕而說謊,但他仍是神揀選的器皿,神仍透過他建立信仰的族群,最終帶出救主耶穌的降生。從這事件後,我們看到亞伯蘭逐漸學習信心與順服,也成為「信心的榜樣」。
這也說明:神的揀選與帶領不是因為我們完美無瑕,而是祂的計畫本就超越我們的軟弱。
【職場與市場中的應用】
我們在職場、家庭、事奉中,常會懷疑自己是否配得神的呼召。很多時候,我們像亞伯蘭一樣,在壓力下選擇逃避、妥協甚至欺騙。然而,神看重的是我們的「迴轉」與「願意被引導的心」。
神不是用完美的人,祂是使用「願意被祂修剪的人」。
「神不是因為我們完全才揀選我們,祂是因為祂的信實與恩典,選擇與我們同工,使我們在破碎中見證祂的榮耀。」
願我們每一位帶職服事、在市場中為主發光的弟兄姊妹,無懼自己的不完全,因神能使我們在軟弱中剛強,在失敗中更新,在不完美中被神使用。
Create Your Own Website With Webador